9 月 20 日至 22 日,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盐官潮乐之城,抖音创作者大会在此落地。这场以“创作常新,热爱长存”为主题的活动,不仅聚集了来自多元垂直领域的创作者,更通过打造一个完整的“创作小镇”,将抖音的线上生态平移至线下空间,用场景化、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揭开内容创作行业的未来走向。
“创作小镇”这一概念始于 2023 年,那一年活动首次落地古镇,重点在于构建一个让线上生态被直观“感受”的线下场域。到了 2024 年,小镇重心转向“鼓励创作”,通过引入创作者共同打造艺术装置、设立主理人摊位等方式,激励参与者在小镇内即时进行互动与内容生产。而今年,小镇生态则变得更为丰富和成熟,不仅场景体验多元升级,更强调“交流与共创”的核心价值,推动创作者之间、创作者与平台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结。
抖音创作者大会这一活动的迭代历程,清晰展现了抖音平台对创作者生态理解的深化。
步入小镇,参观者很快会发现:这里的每一个区域、装置和互动环节,几乎都对应着抖音线上的一种功能或一类内容形态。
比如“业务垂类店铺”,把产品模块转化为可触摸、可游玩、可获得的线下空间体验。在“热点堂”,创作者通过拍摄热点小报、体验“登上热榜”等环节;“特效屋”则将虚拟道具实体化为咕卡盘和贴纸,用收集与兑换机制复现线上特效使用的游戏化体验;“搜索超能站”要求用户收集能量拼图。这些设计显然不只为了“好玩”,更在于助力创作者理解平台机制、掌握内容规则。
合作伙伴店铺的设立同样如此,联合多家合作伙伴及创作者,打造崩坏:星穹铁道、寻光造梦空间等主题店铺,既是对品牌内容的一种展示,也体现出抖音日益强化的“内容商业”共生逻辑。创作者在这里不仅是参观者,更是潜在的合作伙伴,他们通过互动,思考自身内容与品牌诉求的结合点。
抖音通过将线上功能转化为线下可体验的场景,正在打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希望创作者通过亲身参与和互动,掌握一套能够灵活运用的创作方法,让抖音内容生态更加丰富、更有创意。
小镇中多处强调“共建”理念:比如灵感共建装置邀请创作者成为主理人,打造猫合作用、凤栖凰归、鱼戏花潮等等创意小镇地标,展现创作者的自我表达;创作者市集提供摊位,让内容生产者直接展示、售卖创意。非遗手艺、绘画创作、猎奇好东西、运动打榜等摊位,不断刷新入园者的互动体验;在由抖音创作者们共同打造的舞台,大家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尽情自由地展示……这些环节都共同突出一个核心讯息:小镇是由平台与创作者共同建造的创作家园。
这一互动设定与抖音近年来的生态策略高度一致。随着内容行业竞争加剧,平台如何才能留住优质创作者,这取决于平台能否提供充分的表达空间、足够的成长支持和有效的身份认同。抖音将这一理念融入到创作者市集、舞台和共建装置等环节,极大强化了创作者的“在场感”和“归属感”。
除了互动体验,在“创作者答疑大厅”,官方团队现场解析运营策略、审核规范,面对面回应问题。这一环节消解了冷漠感与不确定性,当创作者得以直接提问并获取解答,他们对平台的信任感也会随之提升。
这场抖音创作者大会的线下小镇,最值得关注的趋势是:抖音正在有意识地推动创作者从“个体户”走向“组织化” 。
这种“协作化”不仅体现在创作环节,也反映在大会的交流机制中。主论坛、开放麦、小镇闭门会构成了从公开到私密、从宏观到微观的立体沟通场域。
主论坛上,抖音副总裁陈都烨和生态策略负责人贾贝贝等分享平台如何让优质内容持续被看见,鼓励创作者生产优秀作品。在精选开放麦,优秀的创作者真诚地秀出他们经验和故事;小镇交流会,则是一个平台与创作者闭门深度沟通的独立空间,在交流中,抖音平台借此向创作者同步最新政策、优质标准和趋势判断,这意味着抖音正在构建更高粘性的创作共同体。
2025 抖音创作者大会,远不止一场热闹的线下嘉年华,它是抖音线上内容生态的一个高度浓缩,它将抽象的“平台生态”,转化为可感知、可触摸、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
这场活动带来的亮点价值,在于增强了优质创作者的使命感、共建感与归属感。通过线下面对面的交流与共创,创作者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己在平台生态中的位置与价值,他们不再是孤独的内容生产者,而是一个庞大、活跃、互相支持的创作共同体。
通过抖音这次线下的“创作小镇”,我们看到了一个更深层的行业趋势:平台正在从比拼流量效率,转向比拼创作生态。更值得深思的是,当内容行业进入存量阶段,真正能持续激发创作的,不再是流量分成,而是意义感与归属感。而这也正是“创作常新,热爱长存”主题的真正内涵。
“创作常新”不只靠灵感,更靠组织化的协作机制;“热爱长存”不靠口号,而靠创作者对平台长期价值的真心认同。这座实体小镇虽然只存在三天,但它所构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会持续影响抖音内容生态的演进。
未来,最健康、最有活力的内容生态,一定不是算法与流量的冰冷组合,而是由平台用心设计、由无数创作者共同点燃的一个又一个热爱不灭、创意奔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