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企业史系列作品,尤其是《激荡三十年》和《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在他散发着文学味道的叙述笔触中,中国自1978年后的经济行进轨迹,以一个个企业和企业家的鲜活故事逐帧呈现。

毫无疑问,在这条经济行进轨迹中,最激荡时代的总是那一个接一个的所谓「风口」。

虽然雷军说过,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上天。但犟子还是想抬杠,猪跟猪是不一样的,有的猪的确借着风口飞上了天,但或许更多猪飞上天后吧唧摔下来的惨状,只是我们没有看见。

所以,当看到有人说,语音社交成为2021年首个风口时,犟子脑海中就闪现了这样一个画面——台风中,满天是猪。

但这些猪最后究竟有几只悬留天空,又有多少只终将跌落大地?还真是个未知数。

Clubhouse的跟随者们,亟待求解的就是这样一个未知数。

Clubhouse既然这么火,那应该是个神奇,或者至少是不简单的APP吧?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犟子只能说你想多了。

从打开APP之后的界面和操作按钮来看,它其实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语音聊天室APP。不过,如果反过来想,这样极致简单的一个APP,却吸引了这么多用户慕名而去,不得不说也是它的一种另类神奇了。

用户登录Clubhouse后,只能看到几个对话和一个展示哪些人在说、哪些人在听的列表。甚至,聊天室连背景和主题信息都没有。

登陆后,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对话的听众,这和从前听收音机中两个人对话差不多。收听中你可以举手主动讲话和被邀请来讲话。当然,如果你想自己做「房间主人」,也可以建立新的对话让其他人加入。

犟子敢肯定,看完这番描述,你会越发觉得这个APP没有技术含量。或许,正是技术门槛不高的原因,使得在Clubhouse爆火后,一场关于「中国版Clubhouse」的多方军备竞赛正火热进行。

有一种略带戏谑的观点认为,是马斯克的志愿「带货」让Clubhouse火了起来。他们进而认为,这款基于纯语音媒介的新型社交APP「火不过三天」。

这种观点当然是有点草率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点着了Clubhouse的火?

Clubhouse的根本属性是社交APP,而放眼美国本土,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目前几乎不存在基于纯语音媒介的主流社交软件。虽然常见的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APP,在交流的媒介上都会包含语音,但是在这些社交APP中,语音交流更多是发挥一种「补充作用」,并非核心。

因此,我们可以从整个社交软件这条大赛道上看到,Clubhouse的大火首先是因为它在社交市场中所具有的「相对开创性」。

顾名思义,社交软件的功能在于满足人的社交需求。对于社交软件来说,没有用户的加入和活跃,它就只是一个沉睡在手机应用商店中的APP而已。

因此,当我们把「Clubhouse的火」作为一个现象来研究时,这个现象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

Clubhouse APP本身和它的用户。

前面已经说过,作为一个语音社交类APP,Clubhouse本身是一个极简而没多少技术含量的APP,那么想要寻找它火的根源,或许还是要从它的用户身上着手。

顺着这个思路,犟子在聚焦用户身上的过程中,发现Clubhouse的爆火,除了有前面提到的「相对开创性」的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它满足了用户在社交软件应用场景中的真实需求。

如果反观互联网产品的本来之义,也能得到对此坚实的印证。互联网产品指的就是,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创建的、用于运营的功能和服务。

那么,相较于其他社交软件,Clubhouse具体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呢?

Clubhouse最早的用户群源自硅谷,这一初始用户基因好似奠定了这个APP的精英调性。并且,由于在接下来的用户裂变增长环节中的诸多限制,例如邀请注册制、只有IOS版,Clubhouse得以稳定地保持其用户的质量。

作为一款底色为社交的APP,早期用户的相对高质量,对产品进一步裂变欲望的克制,使得Clubhouse满足了用户对良好的社交秩序、氛围的需求。犟子觉得,这是Clubhouse能够爆火的基础。

一个事实是,在所有需要「张嘴」的场景中,说话无处不在,然而对话却相对匮乏。与说话的不同是,对话隐含了一层浓厚的正式感。饭桌上,你说一句,我不假思索,随口附和一句,这是说话。会场上,你严谨地说一句,我边听边思索,等你说完,我直指你所说的,表达我的态度和观点,这是对话。

Clubhouse的最大价值之一便是,它提供了一个可供人们认真对话的平台。对这个人群来说,在一个集市般嘈杂的社交空间费力寻找认真的对话,效率低下,劳心费力。而现在,Clubhouse就给你一个这样的空间,我在里面不需要看到你的模样以及此刻在做什么,我只需要从与你的对话中知道你的脑子里有什么,你的观点、态度和你的思考脉络。在这个意义上,Clubhouse的本质其实是推动声音与声音之间、思想与思想之间认真碰撞的那个「力」。

相较于阅读文字和观看视频内容,Clubhouse对于不得不手持手机阅览信息的我们来说,首先解放了我们的双眼和双手。我们当然可以说,文字内容更严谨、更具备沉淀的价值,视频内容包含的信息更丰富、形象和生动。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认纯语音的沟通,有它在使用场景层面的包容性。

对多数人来说,通过写东西来表达门槛不低。照片和视频的包容性稍微好一些,因为借助早已普及的智能手机制作出它们难度较小。但是图片和视频终究免不了一个制作的过程,并且像直播那样单独一个人对着镜头讲话是困难的,因为它在真实生活中并不常见。而讲话在文字产生以前,就是人类沟通的古老方式,我们整个一生其实都在和他人讲话,这对人类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从这一点来说,Clubhouse抓住了一个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很舒服参与其中的沟通形式,激发了多数用户在这个全新的社交空间表达自己,而不只是做一个冷眼旁观的看官。因此,Clubhouse吸引了许多人,同时「激活」了留下的人。

从去年开始,对Clubhouse是否能守住「房间」中隐私安全的问题,就有一些争议出现。

这几天,Clubhouse发言人瑞码·巴纳西表示,一位身份不明的用户能够将Clubhouse的音频从「多个房间」传送到自己的第三方网站上。关于这款软件对用户隐私保护的争议声音,再次燃起。

不过,犟子倒并不因此,就对Clubhouse的发展前景持悲观看法。

老罗吐槽Clubhouse

每一个新事物在诞生之初,总是缺乏应对眼前世界的纷乱局势的经验,这正是因为它是新生事物。在它来到这个世界之前,虽然背后的「指挥者」对它需要具备的应变能力已经预先做了一番构建,但这远远不够,它需要在此后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去不断添置自身的新的应变能力,直至那个永远不会到来的理想中的「完善」。

犟子觉得,如果把Clubhouse的「人生之路」比作一曲欢快乐章的话,那么问题、争议的的出现,只是这欢快乐章演奏到某一处,不可避免的灰调调罢了。

最后,犟子想说,灰调调虽不好听,但并不可怕。

因为犟子相信,每个满足了人类真实需求的APP,无论成败,都是一次伟大的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