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的苹果发布会开完,新iPad Pro各种贵气性能小热了一把。

紧跟热度出圈的,是一支iPad Pro的广告。

虽然“Apple影厂”拍爆款的水平一直都很稳定,但这支片子还是因为极强的视觉冲击+反叛的主题,掀起了国内外网友热议。

看一眼原片就能get到了:

短片的创意很简单粗暴。简单来说,一台巨型液压机将承载着游戏、影视、音乐等各类丰富功能的日常物品尽数“暴力碾压”进一块纤薄的平板中。

· 巨型液压机,给人以极致的压迫感。

视觉效果上,“暴力行为”以物理形式呈现,碾压式的破坏力逐步摧毁一切——

· 象征游戏功能的复古游戏机从顶部开始受压破损。

· 象征屏幕色彩显示的颜料被压爆,紧接着毁灭的是钢琴。

· 柔软的泥塑,比石膏雕像更能呈现出扭曲的观感。

· 人体模型的倾倒。

· ios的经典emoji被挤爆,喜感又猎奇。

最后,液压机完工,各色颜料喷溅而出。当机器再度打开时,被毁坏的万物都消失了,台面上只剩一块极其纤薄的新iPad Pro。

播到这里,视觉冲击力才完整地转化为了卖点——大千世界,只压缩在这一小块平板里。

· 莫名有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feel。

短短一分多钟,人狠话不多的既视感+紧扣产品卖点的idea给人留下了极深的记忆点,吸睛度上可以算很优秀,许多网友也给出了高级的好评。

但暗黑风的“暴力美学”也激发了不少争议和吐槽。

譬如有人认为,减压的出发点,最后成了增压。

虽说创作的出发点,也许是想模仿网上热门的电子榨菜“液压机合集”,以大众比较熟悉的主题拍出解压感,但阴冷的色调+过分暴力的特写镜头,似乎更多传递出“末世毁灭感”。

本来上班压力就大,一代入短片更滋生出反抗无效的无力感。

· 网上的液压机视频,往往选用糖果等色彩鲜艳的小物件碾压,追求绚丽的视觉效果。

也有人认为,这种表现形式是对人类记忆情感空间的压榨和摧毁,平板成了冰冷的电子集合体:

还有人在环保层面提出质疑,认为这样的广告为了博眼球而造成巨大的浪费,一向推崇环保主义的苹果是在打自己的脸。

网友的问题一针见血:“你明明可以用特效,为什么要用实物拍摄?”

正反观点僵持间,大家伙又蹲来一个新热搜——一支由网友二创的倒放版突然杀出了重围,直冲热搜前列,达到破圈传播的效果。

2.0倒放版本是这样的:

不看不知道,一个简单的倒放,观感能如此不同。

从一块小小的平板里,万物顶开液压机“生长”出来,有种巨大的生命力。往小了说是破壳生机,往大了说是创世的缩影。

被触动的网友,文笔更是一人一句神级slogan的程度:

· 从“压缩”到“支撑”,格局从局限产品跳到了更高维度的生活体验、甚至是人类文明。

· 这句真的很惊艳,且调性是真高级,苹果你瞧下。

愣着干嘛,快抄啊,其他眼尖有品味的品牌还不看过来?(记得给网友打钱!!!)

当然,2.0版本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丧失了原版“更突出纤薄卖点”的优势:

· 关于适合一个品类or适合纤薄款?网友的角度也很细致。

如果说单单一个原版尚且存在两面的争议,那么网友二改的版本一出来,原版能站得住脚的翻盘理由似乎就更微薄了。

从受众观感层面上讲,无疑是倒放版本赢了。

对于一直走在“科技改变生活”领域前沿的苹果,在眼下的时代,做科技产品的营销更是需要放慢步速的。

就拿AI、Chatgpt、Sora不停向各种生活场景蔓延的速度来说,普通用户感受到的除了便利化,还有科技快速更迭、被动刷新认知的“推背感”。

害怕冰冷的赛博时代到来,恐惧社交媒体的爆炸资讯冲淡具体而真实的线下体验、原始的情感,所以我们渴望在快步行进的路上有心理缓冲的地带。

回到这支广告,它的确形式够新颖炸裂,创意一击即中,更有行为艺术感加持。

但或许在某种意义上忽略了大众情绪与具体事物、生活里美好碎片的联结,于是就和一向强调人文关怀、环保主义的品牌形象背道而驰。

·《The Greatest》,苹果全球无障碍宣传日借势短片,用科技为人权发声。

·《The Lost Voice》,苹果世界残疾人日借势短片,温暖如童话。

在收割完话题后,原版与倒放版究竟哪个更适配品牌,更适配时代的情绪背景,一定是需要延伸思考的议题。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