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邀请极具话题度的人物,并对他们展开集中「批斗」式吐槽,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自其2017年第一季播出后,像一支不熄灭的火把,燃烧至今。

然而,没有一个节目能够持续走高的定律,也没放过第一季便一炮而红的《吐槽大会》。

不少观众有共同的感觉:与第一季相比,后面的几季好像总少了点「味道」和「劲道」。

因此,当观众在2月最后一天的这期节目中,看到易立竞那比「温柔一刀」杨笠更加直接、犀利的脱口秀时,在调侃她是「温柔亿刀」的同时,也感叹:这一期的《吐槽大会》,十分刺激。

究竟是怎样一个女人,仅凭一段五六分钟的脱口秀视频,便在偌大的互联网海洋中搅起这么大的风浪?

揣着这样的问号,犟子先是瞪大眼睛把这段视频看了三遍。随后,在查阅不少易立竞的个人资料和观看她主持的采访节目后,犟子对易立竞的整体感觉就三个字:

不一般。

她的衣服上,奔腾着一匹匹骏马

未及肩的、不短不长的头发,一副一下子便阻隔了娱乐气息的眼镜,一袭简单利落的深色上衣,这样的形象与她所处的《吐槽大会》节目现场,其实并不十分协调。

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一档以吐槽博得观众大笑为主业的节目,它的主要气质是「热闹」。而易立竞的气质,尤其在她没有开口时,多少显得「高冷」了些。

易立竞这句发人深省的「为什么中年女性要追求少女感」,没有人会错过。不过,有一个细节,也许被我们所有人都忽略了:她的衣服上,奔腾着一匹匹骏马

你可能会说,一件衣服而已,不要过度解读。但我认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人,出席公开场合时,选择衣服一般不会随意。

说实话,看节目时,易立竞身上这群马一下子就让犟子隐约感觉到:这不是个一般的女人。这里倒不是说衣服上满是小兔子、小猫咪、粉红爱心就不好,而是想表达一个犟子的个人视角:

易立竞是一个在认知上,超越了狭隘的男女性别意识的「非典型」女性。她的内心,或许正像她身上那群骏马想要昭示于世人的,充满不羁和热情,兀自奔行于这俗世人间。

这从她在别人用「常规观念」评论她时,她明确说「不」,也可看出一二。

「高冷」,因为她来自新闻理想最深处


对最近几年的人物访谈节目,犟子一直有这样的看法:

人物访谈,男看许知远,女看易立竞。

易立竞的人物访谈,喜欢的人说她犀利,问出了大众想问而不敢问、不能问的东西,直指访谈的真正意义;不喜欢的人说她无礼,语气处处显示一种睥睨众生的优越感,态度则总让人感觉有一种不舒服的居高临下。

犟子不认识,也没机会认识易立竞,所以无从得知上述两种针锋相对的看法,哪一种是事实。不过就事论事,从目前公开的个人资料和访谈节目来看,犟子认为易立竞作为个人,以及作为一种话语表达方式的代表,自有她的社会性意义。

易立竞1999年便开始做记者,从她涉及财经、社会新闻、文化等多个领域报道,可以看出她早期便具有视野上的包容性和宽广性。

不得不说,她是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2005年和2008年她两次获得《南方周末》传媒致敬之年度文化报道。《南方周末》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我想不必多说。这可以理解为,易立竞在专业的新闻记者工作中,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权威认证」。

2003年,后来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人物杂志之一的《南方人物周刊》应运而生,而也就在这一年,易立竞开始了她似乎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的人物访谈和人物书写生涯。

在《南方人物周刊》的十几年,她离自己的新闻理想很近。当然,她离那些红极一时的名字更近,一众明星名流成为她笔下的人物。

2013年是个转折点,她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荧屏生涯」,开始录制全新深度对话节目《易见》。后来她的那些节目,就广为人知了。正是在这些节目播出后,她身上开始被贴上「直接和犀利」的标签。

对此,犟子这里随便放三张网图,大家「体味」一下:

回顾易立竞的职业生涯,我们或许会对她身上那种「高冷」的出处有所理解。她曾长期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她曾任《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这些都使得她看待人和世事的眼光冷静、深邃。

所以我们不用奇怪,她身上有一种知识分子式的「冷眼旁观」气质,因为那也许是她骨子里洗不掉的东西。

她让我们看到女性的「另一侧面」

易立竞坚持「不盲从、不迎合、不回避、不轻薄」的采访理念,这的确让我们看到一个新闻人的信仰。

然而,她作为一个女性本身,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反思价值。

鲁迅曾说过一句有力量的话:从来如此便对吗?

在某一种认知视野中,女性被认为应该是婉约、柔软和所谓「甜甜」的。易立竞显然极大地打破了这种对女性形象的固化认知,让我们看到女性的「另一侧面」。

犟子认为,易立竞的最大意义在于:她提供了一个女性存在的新姿态。

易立竞,「竟」可以这样「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