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决策会对什么产生抗拒?

其中很大一点就是——贵。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几乎没有品牌会愿意在商品宣传上,给自己贴上“贵”的标签。这对于当下趋于理性,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市场来说,无疑是在封杀自己的销路。

但从另一方面去看,惯性思维里我们对贵的理解,基本都是高标准、高体验、高品质这样一类指向好的认知。

所以,品牌给自己贴上“贵”的标签其实也并非不可,只是如何才能用好这把双刃剑,为品牌进行赋能?最近宝沃的一波操作,也许就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虎哥说车版)

(主持人郎永淳版)

汽车属于重决策商品,用户判定购买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周期。特别是在当下过度竞争,汽车品牌/品类泛滥的市场环境,一个汽车品牌能否渗透消费者心智,抢占“好”的印记,就显得至关重要。

因为,这不但决定了品牌是否能占领消费者头部选择地位,甚至影响到市场会不会有人愿意主动推荐你,拿你做对比。

所以若没有猜错,宝沃这波动作策略核心其实也是为了,夺取品牌竞争的最佳制高点。

那么,在这场战役的打法上,宝沃靠什么争夺呢?

第一,反常规的营销打法

营销市场对“贵”避之不及,品牌主动迎合并强调自己“好·贵”,本身就具备强烈的民生舆论价值。而通过这样的一种「自造事件话题」,不但能够很快抓取到广泛社会群众的眼球,激起范围讨论;也能迅速打响宝沃品牌声势,让更多人关注到自己。

并且宝沃「好·贵」这个先入为主的标签,更容易让用户在了解宝沃整车12.98万元起售的真实价格,对比产品德国红点设计大奖、79%航母级钢材、德国工业4.0智造、终生质保等价值点后,形成一种“宝沃好,但确实不贵”的心理认知,另辟蹊径地增强了大家对宝沃产品性价比高的认同感。

第二,紧抓两点洞察

人惯性思维里对贵基本都是好的感知,而汽车消费决策往往前端又都是偏向感性的——这两点洞察组合,正促成了当代消费者消费的原始动因,即十分愿意对有好感的事物进行尝试。

但另一方面,也才是宝沃成功出位关键所在。配合前端反常规打法的声量造势,将“宝沃好·贵”话题更大幅度扩散,逐步构成广泛社会影响,也能不断在市场塑造起宝沃“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品牌认知,为品牌传播奠定一个好的开始。

虎哥和郎永淳,一个是抖音平台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说车大咖,一个是曾经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前者主导和影响着很多人关注车的方向以及购买决策;后者强力背书能迅速帮助品牌打造口碑,建立信任。

而在「宝沃好·贵」的整个传播上,宝沃也是邀请到这两个人拍摄“好·贵体”广告片,通过借助他们自带势能的影响背书,帮助宝沃有效放大消费者对自身“好”的感知,从而带动其粉丝主动关注到宝沃汽车本身。

并且,视频魔性洗脑的节奏和 “好贵”的话题争议,通过线上抖音、微信、微博多点覆盖,及线下分众媒体及电影院广告投放,也彻底将「宝沃好·贵」在全网舆论热度进行了引爆。

沸腾的焦点主要处在两个平台:

一个是在抖音端:不但大量博主模仿“好·贵体”,有模有样的学着虎哥和郎永淳的「好·贵体广告片」翻录自己的版本,不大功夫,连粉丝圈也受其影响,全方位掀起了一阵好·贵体热潮。

另一个在微博端:好贵?究竟有多贵?伴随一连串的黑人脸问号不断在网络出现,宝沃“好·贵体”广告片也悄然在KOL间持续疯传起来。由点覆面,场面一发不可收拾,大量关于宝沃汽车的热议话题被网友发起,一时间,“宝沃好·贵”几乎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广告最怕的是什么?是人家感知到你很牛逼,但却不知道牛逼在哪里。

碎片化传播的年代,品牌与消费者每一次沟通都至关重要。就像史玉柱经常讲的一句话叫:“广告的本质是什么?是重复”。如果品牌频繁沟通都无法让消费者记住你的特点,只记住你的品牌,这仍很难判定为有效广告。

而若细细咀嚼,其实我们可以直观发现宝沃这一轮传播的巧妙之处,产品卖点自然糅合每一环节内容输出,让人在不断争议“宝沃好·贵”的同时,也会慢慢记住宝沃汽车的5大卖点。既兼顾了品牌声誉,也为后续转化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德国工业4.0智造

79%航母级钢材

连续3年征战达喀尔

终身质保

所以,从后面传播的衍变来看,由“宝沃好·贵”到“宝沃为什么好”,整条营销链路始终都围绕「宝沃汽车好」发展,分毫没有偏离营销的主线。

从感性的认知建立,到理性的产品价值认同,让广泛用户并不会单单只记住有宝沃这样一个「好的汽车品牌」,更会对宝沃汽车建立更加立体和深度的了解,懂得它「好的魅力所在」。

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将“宝沃好·贵”内核的指向:“宝沃汽车好”、“价值感高”的产品优势深刻打进了受众心底!

之后,宝沃汽车又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精彩案例?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