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神曲,一定会受到广场舞的追捧,但很少可以登上正式舞台。

犹记得2014年,大张伟唱着《倍儿爽》,大步登上央视春晚时,格调一下子不一样,俨然成了开年必备神曲。只不过,原版《倍儿爽》灵感大多来自,网友有事没事喜欢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点赞的行为,这使得其风格大多轻松活泼、喜气洋洋。

如今,要想大家从繁重忙碌的生活中抽身,找回久违的“爽爽爽爽”感觉,却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除了缺少节日氛围的渲染,还因为如今夏日炎炎,没有什么可以降火去燥。但没想到苏宁2019美声版的《倍儿爽》,却能够派得上用场。

这一经过美声处理过后的《倍儿爽》,已经不再是一首单纯的“网络流行歌曲”这么简单,它的背后还蕴藏着很多大家不知道的营销价值。无论是大型音乐会的剧场演绎,还是随处穿插的生活琐事,都将这一神曲跟常规作品区别开来。此外,“Biu!”的大变身,再次让人魔性循环起“天空飘来五个字儿,那都不是事儿!”这句口号。

但神曲的洗脑传播性,一般可遇不可求。大部分广告神曲,注定是要随炒作的风而去的,只有极少一部分,能够钻进受众的耳朵,到达理性感性并存的大脑,最终在心里留下抹不去的深刻印象。而此次,苏宁推出2019美声版《倍儿爽》,有没有真实触达到这一点,还要分两步进行说明。

  1. 征服耳朵,抢先赢得声量  

神曲抓耳是毋庸置疑的,但要想尽可能多赢得阅读量、讨论量等有效热度,却很难一步到位。苏宁选择《倍儿爽》这首歌,就是考虑到其自带传播基因,如今只要把小Biu这一主要讯息,注入到原有的节奏和歌词中,便能通过魔性和洗脑的神奇功效,让人不经意接收“苏宁智能生活suning smart living”的品牌形象。

这也只是迅速抢占声量一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苏宁还需要每一个热点话题的流量加持,才能够产生交叉化学反应,制造出或戏虐、或调侃的爆炸讨论。九零已秃头、房价往上涨、女友购不停、工作九九六、枸杞配烈酒等,每一个热点事件的不断涌现,就是为了炸出一堆“我不爽”的感同身受。

此外,“我不爽”还言简意赅折射出,苏宁对这类事件背后的另类思考——我们每天都必须与现实紧密接触,确实容易感到很不爽的。这使得日常生活中超多的细碎琐事,比如周末衣服堆满筐、扫地做饭垃圾分类装等,变得愈发让人难以忍受,最终引出大家“怎么才能爽”的迫切需求。

  2. 魔性小Biu,强化智能生活记忆  

完成需求的唤醒,只能算是一个开场。

苏宁还要与受众进行深度互动,才能触及大脑,有效深入内心。如若不然,讯息得不到沉淀,神曲也只能成为耳边风。不过,相对那种粗暴重复刷屏的洗脑,苏宁选择呈现实际具体的全屋智能秀,显然来得更为温和而有用。

小Biu空调、小Biu冰箱、小Biu垃圾处理器等一系列产品,所具备的家居生活处理功能,通通被串联进大家对冷暖、保鲜、垃圾分类等需求当中,对应着解决了被琐事耽搁所引起的“我不爽”困扰。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让智能生活场景360度包围着《倍儿爽》的传播受众,还通过一系列由不爽到爽的洗脑性转换动作,把“小Biu”变成大家对苏宁智能生活的固有记忆,最终实现了符号化的品牌形象塑造。

而这一事半功倍的效果,则告诉我们广告即便不能像网络流行歌曲那么洗脑,那也可以选择反其道而行之,直接让品牌想要传播的主体内容,成为一首神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可以达到魔性循环的洗脑功效。